三峽老街長約 二百公尺 ,其建築從民國初年留存至今,相連不斷的紅磚拱廊、充滿古意的建築,總是令人油然升起一股念舊情懷~~

早期這裡的第一條街「三角湧街」,是因應移民入墾者的聚落逐漸由溪邊移至山上所形成,是當時最主要的商業街道,之後逐漸向外擴展產生了現在的三峽老街,晚清時期的三角湧以製茶、染布、樟腦為主要產業,善用河道水利之便,將貨品向國內外銷售,在當時曾盛極一時~~

現以和平街、仁愛路、中山路及民權街組成的三峽老街,至今仍保留許多日據時代以來的商業街屋建築~~

三峽老街依山傍水,為台灣北部最長老街之一,騎樓連續拱圈,三拱排樓面富含巴洛克式風格,為台灣少數完整且具歷史價值之傳統街區~~



三峽老街擺脫了往日的喧囂,獨留一幢幢的紅磚拱廊和巴洛克式立面牌樓建築,卻仍是吸引許多遊客到此駐足~~



走在三峽老街,就好像進入時光隧道,相連不斷的紅磚拱廊、古色古香的建築,老街的樑、柱、匾額、女兒牆、牌樓上的收頭圖像都頗具特色~~


百年古井至今仍有水流通,只是好深,相機拍不到水


踏在存有古典之美的老街,令人油然而生思古情懷,留連忘返



興隆宮為二百年歷史的媽祖廟,據傳是西元1775年,由閩籍永春縣的住民義捐興建的媽祖廟~~



走在華麗與古樸的老街上,到處散發著懷舊的情懷,引領人們走向心靈與藝術的聖堂~~


這些房子是當時臺灣在日本統治下,匠師們吸收了日本建築師引自西方巴洛克式建築風格,以及傳統的女兒牆、亭仔腳等設計,而形成獨具特色的長條式街屋~~



染布、茶、樟腦為三峽過去最大的物產,只是染布業已因西服及布行的取代而日漸衰頹,目前的藍染反而是走觀光及藝術的層面


2010/10/12  三峽老街

 

voicexml
voicexml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瑜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