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城隍廟創建於1748年,由淡水同知曾日瑛倡議興建,1875年淡新分治,設台北府,但府治仍在新竹,故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-綏靖侯,香火鼎盛,有「新竹城隍爺,北港媽祖婆」的稱譽。

 

城隍廟(15).jpg

 

城隍廟(13).jpg

1888年林汝梅在新竹舉辦全台的護國佑民法會,而成為全台代表性的城隍廟,故於次年改封為「晉封威靈公,新竹都城隍」,為全台唯一的都城隍廟。

 

城隍廟(3).jpg

 

城隍廟(6).jpg

城隍廟的建築規模宏大,本體是採三殿式,格局方正,各部分的木作雕飾均講究,門前的石獅及其他雕飾均有藝術價值,龍柱是台北名師辛阿救的作品,雕工細膩生動,進入大門上方的八卦藻井,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的作品,特別值得一看。

 

城隍廟(12).jpg

 

城隍廟(5).jpg

新竹城隍爺更是全台灣官階最大的城隍祀神,《城隍廟》早在清乾隆13年(西元1748年)就已落成,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,不但是新竹民眾的信仰中心,現也已被列入三級古蹟。

 

城隍廟(8).jpg

 

城隍廟(10).jpg

光緒皇帝頒賜的「金門保障」匾額,為該廟重要文物之一

 

城隍廟(4).jpg

 

城隍廟(9).jpg

室內頂部天花板常設計為圓弧穹窿狀、或方形、或八角形,以彩繪裝飾,文彩似藻;又以木構重疊交錯,有如井欄,所以稱為藻井,是漢地傳統建築形式。

 

城隍廟(7).jpg

 

城隍廟(11).jpg

 

城隍廟(14).jpg

城隍廟的石雕,大量運用泉州石與玉昌湖青草石,兩種色澤石材交替組合,雕工精湛,包括水磨沈花,剔地起突與內枝外葉諸法,藝術水準極高。前殿中門的石獅為極優之青鬥石所雕,造形玲瓏可愛,為台灣眾多石獅中神態最可親者,近年曾被列入郵票圖案,遠近馳名。

 

城隍廟(2).jpg

廟口和小吃的結合是台灣各地夜市等小吃聚集的重要組合,起因於以前人信仰的中心和聚集場所都以廟為主,形成人潮就有小吃等生意人因商機而漸漸聚集成型,形成台灣這樣的特有多樣小吃文化,信仰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對於現代人仍然是很必需的~

 

城隍廟(1).jpg

廟前廣場聚集大約有50家小吃攤位,其中的老字號多有近50年的歷史,除了最著名的米粉、貢丸、肉圓等新竹名產,還有潤餅、肉燥飯、牛舌餅及各式羹湯等平民美食。這裡的薑汁湯圓也是一絕,採用老薑、黑糖水、乾桂花一起熬煮一個半小時而成的湯汁芳香甘美,湯圓Q軟綿細,冬天喝上一碗,最是讓人滿足。

 

城隍廟.jpg

城隍廟廟口小吃入口二

新竹城隍廟口的小吃非常有名,目前這些小吃攤位都是至少第二、三代接手經營,以前夏天熱死了,加上各小吃攤的煮食熱氣更讓人吃的汗流浹背,現在則都標榜有冷氣,店家們因為競爭,大都會站出店門熱情招呼客人入內消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瑜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