鯉魚山,海拔601公尺 ,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,因在鯉魚潭旁而得名,山頂有三等三角點#4302基石,但可能在觀景台施工時被掩沒了,該山名列台灣小百岳#97

 

鯉魚潭(9).jpg

 

鯉魚潭(6).jpg

遠看鯉魚山的背脊像一尾活蹦亂跳的鮮魚,在氤氳潭水中高高拱起;近看,它尖型小山、聳立鯉魚潭東,海拔601公尺,個頭不高;但如果因此小看,以為好欺負,就是犯了滔天大錯,它其實是有魔咒的小巨人。

 

鯉魚潭(3).jpg

 

鯉魚潭(2).jpg

鯉魚山登山步道很多,潭東、潭南各有登山口。山裡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步道,初次造訪,最好從潭東健身步道入山,雖然2,100公尺的路程稍長,但以緩坡與木質棧道盤旋而上,還算輕鬆。潭南登山步道或賞鳥步道1,500公尺,坡度大又陡,階梯多,常走得氣喘吁吁,不適合初次造訪者。

 

鯉魚潭(1).jpg

養心亭

 

鯉魚潭.jpg

電視轉播臺

 

鯉魚潭(19).jpg

三等三角點#4302基石

 

鯉魚潭(18).jpg

鯉魚山頂觀景台

 

鯉魚潭(17).jpg

環潭道路

 

鯉魚潭(4).jpg

 

鯉魚潭(5).jpg

 

鯉魚潭(7).jpg

 

鯉魚潭(8).jpg

 

鯉魚潭(10).jpg

 

鯉魚潭(11).jpg

 

鯉魚潭(12).jpg

 

鯉魚潭(13).jpg

 

鯉魚潭(14).jpg

鯉魚潭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鯉魚山下,是花、東、宜三縣境內最大的內陸湖泊,距花蓮市約18公里,為花蓮縣觀光地標之一,老一輩人稱為『大陂』,阿美族人則稱為巴鬧;鯉魚潭南北最長處約2公里,東西最寬處約1.5公里,面積約為104公頃;鯉魚潭水最深處達15公尺,終年清澈不涸,其水源自潭心湧出,更是鯉魚潭奇妙的地方~

 

鯉魚潭(15).jpg

在數世紀前的一次大颱風,發生山崩迫使荖溪從今日的池南森林遊樂區改道向南流,而潭北的文蘭溪洪水帶來的砂石也阻擋了鯉魚潭的東北出口,形成今之鯉魚潭;剛形成的鯉魚潭,面積不大,後來原住民開始拓墾開闢水田,引進荖濃溪之水,尾水流入潭內後,鯉魚潭才慢慢增廣,又在東北面設置水門,成為我們今日所見的鯉魚潭面貌。

 

鯉魚潭(16).jpg

山邊的山嵐與風為伴,緩慢的變化著各種姿態,讓山形更顯得飄渺、朦朧,靜靜的享受眼前的美景,一切都如此愜意。潭水來自湖心的湧泉,終年清澈無比,粼粼波光倒映著群山綠意,更顯明媚深邃,早期以「澄潭躍鯉」名列花蓮八景之ㄧ!

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林瑜青 的頭像
    林瑜青

    若我不是正在旅行的途中。那便是在規劃下一趟的旅行

    林瑜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