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歷經五個月的實地探勘和現場作業,宣布開放啟用景觀和生態資源豐富的羊頭山新步道,傳統羊頭山路線因岩壁陡峭常有落石危險性相當高,新修正的路線較為安全,山友以後可使用這條新路線,攀登百岳排名第一百名的羊頭山。

 

羊頭山.jpg

 

羊頭山(28).jpg

中橫公路一三三點五公里慈恩附近的羊頭山,位處中央山脈向東延伸支稜上,因山峰本身雄偉壯麗的特質吸引許多登山者造訪,早期攀登羊頭山的路線,是經由畢祿山、黑岩山或蕨山等稜線縱走,攀登路程遠、時間長,且傳統路線岩壁陡峭常有落石,危險性較高。

 

羊頭山(20).jpg

 

羊頭山(27).jpg

 

羊頭山(22).jpg

 

羊頭山(23).jpg

新路線登山口在中橫公路一三三點一公里處,即舊路登山口西側 四十公尺 附近,已設置入口指示牌,位置相當明顯,這條新路線全長 四點一公里 ,全程走完約需八點五小時,是一條可一天往返的路線。

 

羊頭山(21).jpg

 

羊頭山(12).jpg

 

羊頭山(26).jpg

 

羊頭山(24).jpg

 

羊頭山(25).jpg

羊頭山,海拔3035公尺,山頂有一顆三等三角點,編號6354號,在台灣百岳中排名第一百名,人稱百岳老么 ,為百岳最低的一座,然而雖為百岳老么,但其雄偉峭壁,山勢險峻,展望極佳,名列台灣高山八十四峰之一,亦為台灣百岳中的 「八瘦」之一 (山脊狹長,山腹瘦削,兩側多為崖壁或急坡)

 

羊頭山(4).jpg

 

羊頭山(5).jpg

 

羊頭山(10).jpg

 

羊頭山(11).jpg

 

羊頭山(6).jpg

 

羊頭山(7).jpg

 

羊頭山(8).jpg

位於「太魯閣國家公園保護區」,花蓮縣秀林鄉境內,處於中央山脈畢祿山向東延伸支稜上,山勢險峻,西面與鋸山連稜,東面則地形險惡,崩崖處處,時有落石;唯身處嶙峋高地,舉目眺望,胸襟不禁豁然開朗。

 

羊頭山(2).jpg

 

羊頭山(19).jpg

 

羊頭山(18).jpg

 

羊頭山(1).jpg

 

羊頭山(17).jpg

羊頭山之所以稱為羊頭山,是因其山頂的兩個山峰相對,由遠處望去,就好似山羊的雙角,其峰圓頂似羊頭,鼻在南,因而得名。中橫公路從羊頭山的山腰通過,蜿延下天祥,壯麗山容從中部橫貫公路就可瞻仰,且峰頂展望雄偉山景環繞四周,有360度的展望,愛好登山攝影者有不虛此行之悅

 

羊頭山(15).jpg

 

羊頭山(14).jpg

 

羊頭山(16).jpg

 

羊頭山(3).jpg

 

羊頭山(13).jpg

 

羊頭山(9).jpg

爬羊頭山共有三條路徑,一是登畢祿山後縱走鋸山連稜至羊頭山,約需一天半至兩天的時間,另一條是由中橫的慈恩山莊附近,由明隧道旁的慈恩溪床沿溪而上,沿流礫急溝攀登,直登羊頭山山頂,不過這是一條舊路徑,舊路徑的東側為陡峭岩壁,經常有落石現象,雨天甚至崩塌而下,加以溪水的切割,溪床經常改變,行走不但困難且危險,屢屢發生山難事件。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維護山友登山安全,特委請中華山協進行改線計畫,於九十三年五月起進行實地勘查,規劃出安全、動植物景觀資源豐富的新路線。(現今的登山路線為新闢路線,舊路線已廢棄)


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瑜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