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天后宮為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,俗稱「台南大媽祖廟」,位於今日的台南市中區永福路二段22718號。

 

大天后宮(16).jpg

原為明寧靖王朱術桂的府邸,也稱為「一元子園亭」,在民國74年以歷史與文化地位被列為第一級古蹟。

 

大天后宮(1).jpg

 

大天后宮(2).jpg

 

大天后宮(15).jpg

大天后宮龐大的古建築群,佈局合理,層次分明,建構精美,富麗堂皇。月台﹝即頂埕﹞有道光年間之青斗石獅一對,雕刻細膩圓潤。從西而東逐層升高;三川殿微微抬高,可拾階而上,石階細膩的龍首雕紋實不多見。

擁有四進建築,面寬三開間,宮埕廣闊,廟宇從三川門進入,經過長廊﹝過水廊﹞、拜殿、中殿、而後殿,逐級高昇,中殿有七重閣﹝階七級、閣七重﹞。

大天后宮的石刻大部分集中在三川殿。三川殿口之螭虎堵、抱鼔石及基座櫃台腳、門枕﹝印斗石﹞、柱珠等,賞心悅目,令人不由駐足。

 

大天后宮(9).jpg

 

大天后宮(11).jpg

大天后宮配合地勢,建築由前往級級升高,典麗宏偉;尤其拜殿擁有台灣最高大的捲棚式屋架,配上重簷歇山的屋頂,比例優美,曲線昂揚,實為廟宇建築的架構。

 

大天后宮(3).jpg

 

大天后宮(6).jpg

建築細部,如石刻、木雕、彩繪等,也相當可觀;豐富的歷史文物,舉凡區聯法器、神像雕塑、石刻木作、書法彩繪,無一步賞心悅目,稱上是集民間藝術之大成。殿內大批壁畫彩繪,多出自府城彩繪名家陳玉峰之手,穿梭直間,猶如置身藝術殿堂。

 

大天后宮(10).jpg

康熙六十年,朱一貴起兵,稱「中興王」,俗稱「鴨母王」,在大天后宮登基踐祚,旋為清軍所敗。雍正元年,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親赴大天后宮呈獻「神潮徵異」匾,以謝神恩。雍正四年,以媽祖湧潮濟師事上奏,御書「神昭海表」匾,由台灣鎮總兵林亮暨文武官員,恭迎至懸掛,僅大天后宮廈門、湄洲神祠共有此匾之殊榮。

 

大天后宮(13).jpg

政府遷台後亦蒙嚴家淦總統頒贈「海國慈航」、李登輝總統頒贈「海慶安瀾」匾。足以彰顯大天后宮之歷史價值與特色。

全臺祀典大天后宮原是清朝在臺唯一之祀典天后宮,故其所獲歷代皇帝、官員贈匾超過一百面之多,為全台各廟之冠。

 

大天后宮(7).jpg

 

大天后宮(8).jpg

觀世音菩薩,又稱南海觀世音,大天后宮奉祀之觀音菩薩,寶像莊嚴,垂日沉思,是智慧開悟的化身。原為金色面孔,常年受香火熏成黑色。寧靖王奉之甚虔,施琅入據王府後,移祀於監軍府現址。

 

大天后宮(4).jpg

 

大天后宮(5).jpg

 

大天后宮(12).jpg

 

大天后宮.jpg

聖父母廳原為明朝寧靖王寢宮,廳前橫樑為寧靖王五妃自盡殉節處。宋寧宗慶元六年中,神助閩師,討平大奚寇,寧宗頒詔,封父為『積慶侯』;不久加封『靈感嘉佑侯』;神母王氏封『顯慶夫人』;神兄封『靈應先官』;神姊封『慈惠 夫人』,佐神。

嘉慶六年議准從祀天后父母,依雍正三年追封關帝先代之例,敕封神父『積慶公』;神母『積慶夫人』,為大天后宮闢『聖父母廳』之由來。

 

大天后宮(14).jpg

施琅鑒於台灣先民深仰媽祖之靈異,為收復民心,乃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,並以媽祖顯佑濟師奏請清廷誥封媽祖,八月,康熙淮奏,加封媽祖為「天后」,稱廟為「大天后宮」,清帝派禮部官員主持祭典,自此成為「天后」開基祖廟,也是台灣最早官建媽姐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瑜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