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安平小砲臺再沿著安北路來到綠釉白短牆、綠榕老樹遮掩下的德商東興洋行。光看其外表建築,即可想知它當年的地位和風光。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11).jpg

光緒二年(西元一八七六年),德人東興彼得森經營糖、樟腦的出口貿易及輪船運輸,開設洋行。此一洋行為單層樓建築,紅磚砌築的牆身,正面有五個半圓形拱門牆柱,並圍有綠釉瓶欄。樓地板甚高,可防潮溼,正面有階梯九級,樓板下以老古石砌臺基,並砌有四個半圓拱,可使當年到門口的海水得以進退。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10).jpg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8).jpg

德商東興洋行為第三級古蹟 ~ 現址︰安北路二三三巷三號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9).jpg

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,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得行號,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。淡水首先開港,安平也隨之開港,所以外商紛紛在此設立洋行。當時規模與體制較大的外商有:英商德記、怡記、和記、德商東興和美商唻記等,合稱安平五大洋行~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5).jpg

建築體坐東面西,設有基座,以石所砌,留有通風孔,建築計分七開間,中央五開間為磚造拱圈,甚為優美!

最外兩間則粉以白牆,在開以長窗,外附百 葉以利遮陽,拱廊形式是西方人到台灣後,因應氣候特徵所採取之建築回應手法,但也構成建築之外貌特徵,拱廊欄杆飾以綠釉花瓶,甚為優美。

室內空間,中央為走廊,兩側為房間,其中並設有壁爐,在台灣較少見,屋頂則仍採取傳統屋瓦。東興洋行可視為以本土建材來營建西方空間的一個好例子~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1).jpg

在臺幾近二十年的東興洋行,日據後逐漸沒落而撤離安平,後來日人曾改為安平支廳及安平派出所。一直到民國七十三年才由巿府收回。民國七十六年規畫為「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」,仍保存原貌,館內資料豐富,值得一看。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3).jpg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4).jpg

東興洋行的經營模式,與高雄西子灣英國領事館類似,開放大眾免費參觀,洋行內設有餐桌椅,如果要在這喝杯咖啡,來杯純正的德國啤酒,或者在這喝下午茶,甚至於用餐,體驗一下在東興洋行的悠閒時光。

東興洋行的經營權,現正由劍橋飯店集團經營~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6).jpg

假日的東興洋行,會請專人來演奏

 

德商東興洋行.jpg

台基以老古石砌成,整個抬高於地面約1公尺,其上並開有4個半圓形的通風孔,在台灣亞熱帶的氣候中,具有防潮的功能。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2).jpg

全棟建築的每一扇門、窗上,都附有木質的活動百葉窗,可以調節光線,加強遮陽效果。窗戶上並精心砌出數層退凹的弧形窗簷,為原本平直單調的壁面增添幾許柔美。

 

德商東興洋行(7).jpg

東興洋行是典型的「殖民地式建築」代表之一。最大的特色是,在西洋建築的架構下,巧妙的運用了本土建材,並融入本土裝飾手法,展現了清末洋行建築中西合一的美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瑜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4) 人氣()